#閱讀札記
#鏤空與浮雕
這本書的有趣與特殊,是從目錄開始的,因為全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名。
輯一的張國榮、張曼玉、王家衛、林青霞……..輯二的山本耀司、安迪沃荷、……..輯三的阿城、顧城、北島、海明威……..輯四的梵谷、羅丹、草間彌生、芙烈達卡羅……..看到這樣的名單,不禁會好奇作者將如何呈現這本書的風景?而我很快就翻開了基努李維那一章,我愛他,所以要從這裡讀起。
然後驚歎地發現,啊!原來散文可以這樣寫!
作者范俊奇有著渲染力很強的文筆,例如寫梁朝偉:
「如果真有誰想將村上春樹的故事拍成電影,現階段的梁朝偉其實老得剛剛好,他看上去就像擱在茶几上就快完全涼了下來的一杯清茶,浮在杯口上薄薄的那片茶膜,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滄桑。」
寫梅艷芳:「梅艷芳的逝世,除了風月易散,煙花太冷,更是香港一個時代的結束,也是香港一則傳奇的終止。」
寫金城武:「把自己拉成一個長長的空鏡,鏡頭以外,紗幕晃動,沒有刻意和誰對話的生命,總是顯得特別安靜,也特別懂得向自己靠近。」
寫梵谷:「然後也常常憶起他在南部的田野散步的時候,舉起槍,轟的一聲,那槍聲安靜得像一隻落單的烏鴉的哀鳴,『呀』的一聲,草草打發了他色調那麼濃稠的一生,而他留下的作品,卻從此閃亮了滿滿的整個天空──至少往後我們偶爾抬起頭望向天空,除了看見繁星,還會看見梵谷。」
還有基努李維:「佛教常說,如是因,如是果,所有的聚合離散,都是因果。但誰又有辦法說斷就斷,說捨就捨,說離就離?對於從身邊一個接一個走開的人,我告訴過你,那些被我們扯斷的思念就像念珠,滾得滿地都是,你必須慢慢底俯下身,一顆接一顆地撿拾起來,然後重新把它串成一條不過問因果、乾淨且樸實的念珠,從此誰也不再認識誰。」
動人的永遠是人的故事,而散文也永遠需要一顆真實的心。雖然不寫自身,而以名人為題材,但目錄上的這些人是橋樑,是索引,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還是自己的「看見」與背後的情感,換句話說,寫的終究是自己的眼睛,自己的心,而我們在閱讀的當下,也就有了心有戚戚的共鳴。
.
#鏤空與浮雕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74834?loc=P_0003_023
.
#彭樹君